原名為「山地傷殘孤兒院」後經高雄縣政府輔導改名為「高雄縣私立山地育幼院」,一般社會人士稱為「六龜孤兒院」。

  創辦人楊煦牧師,林鳳英女士夫婦,歷經多年艱難困苦戴月披星,含辛茹苦,憑著堅強的意志和信心終能有成,並多賴社會各界各階層人士之支持與濟助,方能擴展及維持數十年至今日。

  楊煦牧師係山東人四川省立教育學院畢業教育學士,基督教浸信會神學院第一屆學生,林鳳英女士為台灣省苗栗縣人泰雅族山胞為一深具愛心、耐心、堅毅、容忍的賢良女性,大有信心的基督徒。

一、創辦動機與目的:
  民國四十一年楊牧師參加陽明山嶺頭浸信會神學院夏令營時楊牧師夫婦常到蔣夫人創辦的華興育幼院參觀,感念德政為照顧軍人官兵遺孤,使其下一代子女獲得生活與接受教育的保障,楊牧師夫婦因此感念到當時的山胞生活堅苦環境與風俗習慣的不同,貧病交迫孤苦無依的兒童在本鄉尚無收容孤兒的慈善機構,楊牧師夫婦更許下志願,有朝一日自己能夠有力量收養山胞失依無孤的兒童給予生活教育醫藥及輔導就業之機會也為山胞孤兒謀求養育福利。

二、開始收養孤兒:
  創辦伊索育幼院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衡諸財力、物力、人力,在不是少數人的能力所能及的於是靠信心而為,把構想化為實際行動,四十一年底在家中開始收養第一個啞巴孤兒名叫林路得並保送他讀省立台北盲啞學校。

  民國四十四年夏浸信會神學院第一屆畢業典禮,楊牧師自願申請派偏遠山區傳道因其妻是山胞隨派至六龜基督教浸信會收養教會旋即在六龜中學兼課,此時收入頗豐,楊牧師夫妻經常前往山地鄉傳道,如發現山胞生活困苦或失依孤兒即自動徵求其親友同意,帶回家中撫養隨著日子流逝數年後達收養孤兒至二十四名之多。

  民國五十三年因家中無法容納於是在六龜鄉興龍村大苦苓找到一塊荒地即現址,由教會兄姊親自動手搭建一克難草棚,並以克難方式經營,至今日收養失依孤兒達壹百多名。

三、對外交通:
  本院背面是山,左右以及前面被荖濃溪及紅水溪兩條河流環繞阻隔,對外交通非常不便。

  民國五十七年蒙六龜鄉公所協助將唯一橫跨荖濃溪原有古老吊橋擴建暫時解決交通問題,直至民國六十七年恩蒙 蔣總統經國先生蒞臨本院,省縣政府斥資興建水泥大橋一座,徹底解決我們對外「行」的問題。

  民國六十二年六月十七日,蔣總統 經國先生於行政院長任內,視察楠濃林區由藤枝歸程途中,座車盤旋於蜿蜒林道,由山上往河谷眺望一面國旗飄揚於藍天白雲之中,襯托著青山綠水之美,格外鮮豔,心發感慰,垂詢隨從 ,是否為一所小學,縣長林淵源先生回報,此乃六龜山地育幼院,當車行至平地,遂捨車誇越年久失修之吊橋,屈駕來訪本院院童與員工有幸瞻仰時代巨人,深感興奮殊有榮焉,尤以院童時在作排球遊戲,蔣院長以閣揆之尊與孤兒一同康樂,時令人感佩又以「大苦苓」原名不雅,當即頒賜「東溪」以資勉勵。

  六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總統再度躬臨,撫慰有加發現籃球場地塵沙飛揚有礙觀瞻及衛生,手令榮工處改建為水泥廣場。

  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三度蒞臨,親見廣場美觀實用,至為欣喜,突遇楊恩典小妹雙臂闕失,憐恤之心油然而生,垂詢其生活情形甚詳,抱持良久不忍釋手,立令速送振興復健中心接洽,以便安裝義肢,親民愛物,無微不至如此仁政舉世罕觀。六十三年三月,天生無手的楊恩典,剛出生就被她的父母親拋棄在岡山菜市場的攤架上,媒體報導後,楊牧師夫婦把她抱回孤兒院,取名「恩典」。

  六十七年五月二十八日,先總統蔣經國就任第六任總統後第八天,再度到六龜山地育幼院巡視,快要上小學的楊恩典向「蔣爺爺」訴苦說她沒有手、不能寫字,「蔣爺爺」告訴她「可以用腳寫」,使她以堅毅不拔的決心,用腳學會平常人用手做的各項事情,更於六龜鄉學區書法比賽榮獲優勝獎狀,成為知名口足畫家,

  楊恩典三年前考上旗美商工夜間部,每晚遠從六龜到美濃唸書,有時還拜託朋友以機車載到學校,經三年艱苦求學路程,本屆畢業成為眾所矚目和祝福的焦點,同時更是殘障者優良楷模。

  六十七年五月二十日 總統就職盛典之際,東溪大橋落成。(錄自/六龜鄉誌)


林老師諮詢專線 : 07-689-3166
===========================================
財團法人高雄縣私立基督教山地育幼院
地址:844高雄縣六龜鄉興龍村東溪山莊1號
電話:07-6891054 傳真:07-6894571
郵政劃撥:00423013 戶名 : 山地育幼院
===========================================

ttmabl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